“我们打算去姬路,路上能不能看到呢?”
“差得太远了,方向都不一样。”
“这么说,要看那座山的话,必须再乘宫津线回来啊。”
看浜中的表情,极有可能提议改变预定行程,去那座山里走一趟。伊濑悄悄用手肘碰了碰他。
车离开网野,再次经过昨晚待过的木津温泉,朝城崎进发。不出所料,因为去浦岛神社占用了大量时间,差点没有赶上播但线的后续列车。尽管这时候吃午饭还有点早,他们在车站买了盒饭当午饭,盒饭的商标上画的是浦岛骑龟图。
“哎呀呀,又是浦岛,太烦了。”伊濑打开盒饭说。
“可是老师,这很有趣啊。您别嫌我啰唆,请您务必把之前听到的羽衣传说写进稿子里。虽然没有到相关的遗迹去过,只要在文章中发挥想象力,装作去过的样子就可以了。讲述偏僻之地的传说,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。”浜中说着,用茶壶给伊濑倒了杯茶。
“嗯,好。”
“若能去比治山看看就完美了。可没时间去不成,实在太遗憾了。”
对伊濑来说,没时间去反倒值得庆幸。他们这样匆匆赶路,就像急行军一样,一想到明天的日程,他就觉得烦。
“你是让我装作去过比治山,对吧?”
“请老师写作时适当发挥想象。舟木村自然要写,但最后必须落脚到比治山。参考逍遥的文章,配以对老樟树和爬满蔓草的松树的描绘,读者肯定会喜欢。‘真井’这个名称也相当古雅。老夫妇供养仙女,仙女却一心想返回天上,反复哀求未果,最终离家出走,这点跟赫夜姬<sup>【12】的传说近似。只是,赫夜姬得以顺利升天,而这里的仙女却以悲剧终结一生。”
“咱们别再聊神话了。我倒是对木津温泉的凶杀案有兴趣。”
“对了,”浜中的眼里又闪烁出天真的光芒,“请把那件事也写进去。不过,这可能有点故意讨好读者的意思……”
“可不给出案子的结果,就没有说服力啊。”
“也对。今晚在明石住下之后,马上用旅馆的电话打给木津警察署吧。或许他们已经查出结果了。”
“如果我们在城崎多待一会儿,说不定就能掌握进展了。”
对这一点,现在伊濑反倒比浜中更有兴趣。木津温泉附近的山林中,是否真的像寄到警察署的匿名信中说的那样藏有尸体呢?再看浜中,他已经吃完盒饭,撑着肚皮靠在座位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。
暂时不用听浜中唠叨,伊濑求之不得,睡意也很快传染给了他。看着车窗外单调的群山,伊濑昏昏睡去。
两人睡了又醒,醒了又睡。列车行驶于群山中,跨过河流,穿过村镇,最后离开名叫生野的镇子时,已经是傍晚时分。
“老师。”浜中呼唤道。
伊濑睁开眼:“唔……啊,已经到姬路了吗?”
“还有四十分钟左右。”
中途靠站时,一群女工模样的女孩有说有笑地上了车,似乎完成了工作正要回家。
浜中的目光停留在这群女孩身上:“这座山背后,从古至今都是‘播州丝’的产地,附近可能有机械化的纺织工厂。”
伊濑又开始睡眼蒙眬起来。一旦接了浜中的话,他就会没完没了地说下去。
抵达姬路站时,已经到了街灯点亮的时间。两人从站前乘出租车前往明石。明石与淡路岛隔海相望,风光优美,适宜投宿。
车子穿过加古川的街道,右侧淡路的灯光若隐若现。不知不觉,车就驶入明石市内,最后停在面朝海岸的“人丸花坛”旅馆前。他们的房间在二楼的尽头,窗口正对着淡路岛,但已看不见岛的轮廓,只有正前方的岩屋附近闪烁着灯光。两岸之间的海面渔火点点。
“明天的行程如何安排?”从浴室回来的伊濑一边吃着鲜鲷生鱼片,一边问坐在对面的浜中。
“我看了时刻表,我们乘坐十一点半开往淡路的渡船比较合适。”下巴上沾着酱油渍的浜中说,“不过在那之前,这边还有东西要看呢。我们去游览人丸神社和海人冢吧。”
“海人冢?这个地方有这种东西?”
“书上有记录。反正这里就这么点地方,我想很快就会逛完的。还有时间的话,咱们返回加古川,去看看那里的羽衣传说流传地怎么样?”
“哦?加古川也有羽衣传说?”伊濑吃了一惊。
“北边不远就是印南郡神吉村,那里有个叫‘天下原’的地方,也有羽衣传说存续着。”
“你知道得真多。”伊濑说完便暗忖道:浜中这家伙,是从哪本书里查到这些玩意儿的啊?据浜中介绍,名为《增补播阳里翁说》的古籍对此事有记载,而这又是他从另一本书里了解到的。
“我不想再返回加古川,逛逛人丸神社就可以了。虽然那儿跟传说没什么关系,不过我还没去过,所以想去看看。”
“您一定很累了,我也不强求。不过,神吉村流传着羽衣传说这件事,请您务必在稿子中写上一笔。”
“明白。”
作为探寻偏僻之地传说的游记,这样做无可厚非。而对浦岛和羽衣神话的关注,似乎至此总算告一段落。
一名女佣进屋,对浜中耳语道:“有电话找您。”浜中连忙起身,跑进走廊。那女佣多半是来告知木津温泉神秘凶杀案的最新进展吧。浜中说过,他一到旅馆就打电话询问了当地的相关机构。
伊濑同女佣聊了十分钟,浜中垂头丧气地回来了。
“怎么说?”
“完全摸不着头绪。”他摇头道,“我一到这儿就打长途电话给城崎的报社,刚才报社社会部的人给我回了电话。我们走后,虽然又搜了山,但据说并没有找到尸体。于是警方认定匿名信是假的,只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。”
“真扫兴。”伊濑也很失望。都去过现场了,到头来却无果而终。“可现在还不能断定山里找不出隐藏的尸体。只搜了一天就收工了吗?”
“好像是的。乡下办案就是这么悠闲。我看老师对那个案子很感兴趣,于是拜托了报社的人,一旦发现尸体,就立刻通知我们。”
“这样啊。”伊濑的回答也不像之前那么积极了。本来满怀期待,现在却一无所获,的确让人意兴阑珊,打不起精神。
伊濑忠隆的采风笔记
上午十点,我们从“人丸花坛”旅馆出发,乘出租车前往人丸神社。五分钟后,车驶上丘陵,停在神殿侧面。前殿中间的格窗上,挂着《百人一首》<sup>【13】纸牌模样的捐赠匾额,可能画的是三十六歌仙<sup>【14】吧。
来到前殿,转身面向背后的大门,可以看见一座如灯塔般屹立的白塔,让人联想到从京都的东本愿寺观看京都塔的情景。听说那座白塔属于附近的明石天文科学馆。
踩着石板地面朝大门走去,左侧是社务所和休息所。有一群女子聚集在那里举行歌会,据说附近还有一场。右侧是内庭,几块刻着和歌的石碑掩映在树丛中。
从门前走下石梯,前往毗邻的天文科学馆。这是浜中的提议,我想看看也无妨。
一名穿和服的女子中途退出了歌会,年龄约二十七八。她姿色卓绝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所以追记在这里。
进入天文馆需要交参观费。馆内似乎设有天象仪。乘塔内电梯去瞭望台的途中,馆员介绍说,电梯刚好通过“东经135度线”。惊奇之余,我重新打量电梯厢内部。看来这座塔本身就是“东经135度线”的标志。
来到瞭望台,明石市内景观一览无余,就连海峡对面的淡路岛北端也仿佛触手可及。左边的神户和右边的姬路就像伸展于两侧的双手,若隐若现。正下方是旧明石城。绕到瞭望台的另一头,朝人丸神社方向看去,石墙下方有一根顶着球状物的白色石柱。馆员说,那是东经135度线的旧标志。几年前,通过调查发现,那个地点与实际的经度有偏差,于是修正为现在电梯所在的位置。
我们还去找寻了海人冢,最后无功而返。浜中询问了许多人,但现代人对这些东西一点都不关心,没人知道海人冢在哪儿。浜中十分沮丧,一如既往地指示我将此事写进稿子里。
我们乘上午十一点半起航的渡船前往淡路岛,航行约三十分钟后驶入岩屋。岩屋是港口城市。我们坐车沿东海岸南下,道路状况极佳。司机说,几年前这条路还没有铺沥青,坑坑洼洼的,天气好的日子尘土飞扬,下雨的日子泥泞不堪,特别难走。道路右侧的山脚斜坡上满是古老的梯田。道路左侧毗邻纪淡海峡的北部。隔海相望的摄津山模糊难辨。
海上千帆竞流,放眼望去,心情无比舒畅。我将车窗打开,肆意地呼吸着海风。
岩屋这个名称由来已久。《播磨风土记》中说,神功皇后出兵朝鲜时,将战船停泊在淡路的岩屋。“岩屋”即石窟,而如今此地尚有石窟遗存,岩屋这个地名或许就来源于此。此地还出土过弥生时代的陶器。岩屋神社供奉的神明叫“绘岛明神”,这在《延喜式》中也有记载。
洲本是岛上最大的城市,附近也有温泉。我们抵达洲本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半。用过午餐,浜中又提出新的建议,劝我去更南边纪淡海峡毗邻的海岬上的生石崎看看。因为路不太好走,我拒绝了。
我问浜中那里究竟有什么好看的,他说从那里的海岬可以将纪州滩尽收眼底。“那还是免了吧。”我推辞说。
渡船从洲本出发,在由良靠岸,然后乘车驶往被称作“大阪岬”的地方。那里位于南海镇与和歌山市的中间。
其实,浜中原本计划前往纪淡海峡正中间的友岛,而去那里必须租用机动船。我不喜欢冒险,主张待在安全的渡船上。
于是,对那座小岛,我们只是从渡船上远远地眺望了一番。为了引起我的注意,浜中赞叹道:“风景不错吧。”
友岛周边的悬崖上,长着许多造型优美的松树。据说战前岛上设有海军要塞,至今保留着废弃的炮台。很久之前,役行者<sup>【15】曾造访友岛,于是那里成了修验道的道场。
抵达大阪岬时已是傍晚时分。我们在去加太岬之前,必须先去和歌山,也就是说,我们要在和歌山乘南海加太线。我们坐车沿国道南下,翻山越岭,进入和歌山市。我问浜中:“今晚在哪里落脚?”浜中回答:“新和歌浦怎么样?”不论是昨晚的明石,还是今晚的新和歌浦,都是浜中精心挑选的地点。但话说回来,作为采风对象,前天的木津温泉实在寒酸得不像样。或许,为了补偿先前的不如意,浜中之后才会安排这些风光绝佳的地方入住。
浜中建议我趁记忆尚未淡薄,今晚就开始写稿。于是我一个人关在了房间里。其实,一路奔波后,我非常疲惫,只是以此为借口早点休息。
上午七点半起床。由于昨晚睡得早,我在这个时间自然醒了过来,感到神清气爽,精力充沛。推开窗户,海面在清晨的雾霭中沉睡。旅馆门外便是海滨。渔夫的妻子迎接打渔归来的渔船,将装满鱼的箱子搬到两轮拖车上。我一直散步到防浪堤,回来后让女佣叫醒浜中一道吃早餐。
我向浜中提议去淡岛神社看看,但他似乎也累了,打不起精神。这回轮到我兴致高昂了。十点过后,我们离开旅馆,坐车返回和歌山市,乘南海线前往加太岬。
我们参拜了淡岛神社。那里祭祀的是妇科病之神,旁侧的祠堂里供奉着女人的毛发和梳子。我小时候见过一名在路上逡巡的淡岛乞丐,背着一个神龛,左右对开的门里挂着许多梳子和长长的毛发,给我以古怪至极的印象。
我当时觉得有点恐怖。后来在各地陆续见到了类似的祠堂,也没有再见过像这样散发着异样妖气的阴森神灵。来到淡岛神社,幼年的记忆再次苏醒,让我感慨万千。
浜中一反常态,不再劲头十足,不仅一脸无聊,连话都没说几句。他年纪太轻,所以才会对这里不感兴趣吧。
当然,这里的参拜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。
淡岛明神少彦名命是神社供奉的主神。这其实是由于“淡岛”同出云的“粟岛”在日语中发音一致而造成的混乱。《日本书纪》的注释中提到过,少彦名摘粟的粟岛在伯耆国的相见郡。淡岛自古多渔女,她们将少彦名奉为保护神祭祀,不知从何时起又以讹传讹,使少彦名从妇女之神变成了妇科病之神。所以,加太与出云系的海洋族群应该没有任何关联。
我们下午五点抵达大阪,傍晚于伊丹机场乘日航的飞机返回东京。
这次旅行结束后,我打算对浦岛和羽衣传说作一番研究,倒不是因为浜中的鼓励,而是出于写稿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