傲轩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傲轩小说网 > 鼎定南北朝 > 第274章 相请不如偶遇

第274章 相请不如偶遇(2 / 2)

元睿松了一口气,又问道:“阿耶,卫铉的条件呢?达成了么?”

“成了!陛下的意图很明显,她要扶持卫铉对付尔朱荣;我提那事,正好顺了她的心意。但是她又不想卫铉坐大成患,我估计她会把卫铉养成一把阴损毒辣却致命匕首,而不是大开大阖、纵横驰骋长枪大戟。”元雍说完,点名道:“四郎。”

一旁的元诞连忙道:“孩儿在。”

“你去告诉卫铉:他的条件我已做到,敕命很快就会下来;今后好自为之,切勿自作聪明耍心眼。”元雍吩咐完毕,又道:“另派七什谍者各率二十名未曾示人的美姬北上上党,分别在上党七郡郡治开办一家青楼,以此收集上党行台情报……嗯,上党郡要多派两支、多办两家。”

元诞待父亲话音落下,应道:“孩儿遵命,稍后就去安排。”

“还有七郎。陛下已将那逆子贬为庶民,且派禁卫押解回京,不日将至。”说起元伏陀,元雍心中火气一下子就冒了出来,他恨声道:“我不想见那逆子。未免他无所事事的招摇过市、惹是生非,你把他单独关到府中最恶劣牢房,每天给他吃世上最差的食物、穿最差的衣服。此外安排三名不认识他的狱卒专门看管,且让狱卒每三天不定时毒打一顿。你们谁敢心软同情、谁敢暗自向狱卒拆穿他的身份,休怪我加倍责罚于你们。”

元雍的儿子多,凡是有出息的,不管嫡庶都喜欢;而元伏陀不仅仅是庶子,还闯下一场几乎让高阳王府灭门的弥天大祸,也许元伏陀这般被折腾死了,反而对家族有利。

元诞和元睿本想开口求情,但是听了最后这句话,立马噤若寒蝉、一声不敢吭。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太学位于洛阳南外郭城的劝学里北部,劝学里南部的高端乐器店、书店、珠宝店、彩缬铺、酒肆、饭庄、青楼鳞次栉比。

午时的南里大街熙熙攘攘、人声鼎沸,除了魏朝人、南梁人,还有柔然人、高车人、舍摩人、龟兹人、高昌人、吐谷浑人、高句丽人,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波斯人……

这些外来人以游走东西南北的商人为主,余者则是随着朝贡队伍的官员、随从。他们肤色不一、衣着不同、口音各异,如今形形色色的汇集于此,仿佛把整个世界都浓缩在一处。

集贤酒肆坐落在最为繁华喧闹地段,今日虽然风雪交加,食客也不比往常少。酒肆三楼的一间临窗雅间之内,韦孝宽正透过敞开的窗子观看外面景致。

他不曾来过洛阳,不知道除了城东小市、城南四通市、城西大市以外,洛阳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劝学里以及东边的延贤里、南方的报德里。

此三里之所以繁华热闹:一是横穿洛水南北的永桥、浮桥位于西南方不远处,而洛阳常住人口都有七十万,每天过往的行人自然极多。

二是洛阳最大的码头也在这片区域,从黄河、洛水而来货物的多在此处卸载,再由劳工分别装上小型货船;小货船经过人工开凿的南渠运入城内,之后通过千金渠、阳渠等等四通八达的水网走向目的地。而入城的物资是供几十万人使用的,所以每天在这里劳作的船员、劳工非常多。

三是就读于太学的学子多为名门世家、达官贵人的子弟,这些人衣食无忧、钱袋鼓。

于是针对这些不同职业的酒肆、客栈、青楼、车马行、牙行,在这三里应运而生。不过相对于劳工密集的的报德里、延贤里;劝学里的酒肆、客栈、青楼等等场所显得异常奢华、秀丽、大气。

至于李穆,他不在雅间之内,已经驾起马车去太学找朋友去了,而韦孝宽是来订个位子,以免稍后连一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。

“哗哗”的门声响起,折叠门被人从外面拉开。

韦孝宽转身看去,不禁一怔。来人既不是李穆、也不是酒肆博士,而是一名面容清秀、风度翩翩的陌生青年;剑眉之下,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湛然有神。

青年见韦孝宽看来,连忙拱手致歉:“冀州广宗陈元康见过兄台,若有失礼之处,还请兄台海涵。”

韦孝宽见对方彬彬有礼,也拿出自家风采,迈步过来还礼:“雍州京兆韦孝宽见过陈兄,不知陈兄此来,所为何事?”

“原来兄台是京兆高门子弟。”陈元康面露尴尬之色,解释道:“我来太学拜访一位官拜太学助教的好友,抵达太学之时,方才得知好友于两刻之前被其好友请走,只好失望而归。本想来集贤酒肆吃顿午饭局,不料层层满客、桌桌满客,见此处异常安静,以为无人,故而推门闯入。”

“不敢当。”韦孝宽谦虚一声,热情邀请道:“陈兄一时找不到位子,便一同用个简膳吧。”

“韦兄,初次见面,如何能够冒昧打扰?”陈元康误入雅间,与韦孝宽不过说上几句话,然而对方竟然盛情邀请,着实让他有些过不了心里那道坎。

“我家主公说过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、多个朋友多条路;你我既然有缘遇到,陈兄只管安坐,不必推拒了。”韦孝宽忽然面露一丝古怪之色,接着说道:“陈兄,我的同僚曾为太学学子,他也在太学拜访好友,并且请其来此一聚。如今听陈兄一说,我竟然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,那就是你们的好友是同一人,陈兄之所以见不到人,极可能被我同僚提前请走了。从时间上说,也比较吻合。”

陈元康愣了一下,失笑道:“不会这般巧合吧?”

“巧不巧合,陈兄一看便知。”韦孝宽笑着说道。

陈元康乃是已故镇南将军陈终德之子,他精通文武、政史,机敏而智高,前年参加李崇的北伐大军,因功被赐予临清县散男之爵。他现在虽以文人出现,骨子却有军人特有的豪迈气质。

听罢,倒也坦然道:“韦兄这般热情,若再推拒,反是失礼了。”

“正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,理该如此。陈兄请坐。”韦孝宽暗暗点头,这个陈元康举止有度、不卑不亢、干脆利落,显然不是寻常人物。

两人随后一边喝茶,一边叙话。

韦孝宽与之交谈,果见对答如流、见识不凡;当得知陈元康上过战场,如今的身份却只是一介散男,更想将卫铉推荐给陈元康。不过对方是有自家主意的人,轻易不会因为外人而改变。所以此事万万不能急,只好一步步的试探。

然而韦孝宽不知道的是,找不到尔朱英娥且无所事事的卫铉也往劝学里南里走来。